半岛体彩·(中国)官方网站

半岛彩票官网下载|从“土屋子”到大学城

发布时间:2024-05-06 00:44:01    浏览::

本文摘要:从“土屋子”到大学城

“土屋子,土凳子,里边坐着土孩子。

从“土屋子”到大学城

“土屋子,土凳子,里边坐着土孩子。”

上世纪50年代,这首民谣曾在洛阳教育界广为流传,也是当时洛阳教育状况的生动写照。

今年9月,洛阳新区大学城近万名新生入住。从去年10月大学城开始建设到首批新生入住,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。

再加上4年前已在此“落户”的洛阳大学,已有近2万名大学生在这里学习、生活。

抚今忆昔,今年73岁的“老教育”宋长春老师激动地说:“洛阳教育从头到脚一身新,已找不到一点当年的影子了。

上学,曾是遥不可及的梦

提起50多年前洛阳的教育,宋老师回忆说:“那时学生上课的地方不是城隍庙、祠堂,就是土坯民房,再好一点的也就是青砖小平房。”

新中国建立前,洛阳没有大学,中小学也屈指可数。当时城区仅有4所公立学校,另有为数不多的民办学校和私塾,受教育人口少得令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:文盲占全区总人口的82%以上,多数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。

上学读书成为许多人遥不可及的梦。

工业兴起带动教育发展

洛阳工业的兴起带动了教育发展。“一五”期间建设的一拖、洛轴、洛矿、洛铜等,不仅为洛阳带来了新兴工业和大量产业人口,而且相继建起了一大批企业学校,占据了洛阳中小学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。

新中国成立后十几年时间里,洛阳市区建立了30多所中学及一大批小学。

1955年开始筹建的洛阳工学院的前身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,第一次招生仅3个专业,只招了708名学生。

彻底告别“土屋子”

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,“土屋子”学校并未从根本上改变,特别是45%的农村中小学没有课桌椅,90%以上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。

改革开放后,在政府的号召下,民间迅速兴起集资建校的热潮。新安县石寺农民贾炎祥捐款捐到6000元时,不幸身患绝症,临终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捐够1万元,不然自己死不瞑目。

凭着这样的信念,1979年到1988年10年间,全市民间捐资1.47亿元,占全部建校资金的57%。

1999年10月底,全市农村3万多名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国家干部。同年,洛阳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。

洛阳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,洛阳师专、洛阳建专、洛阳大学、洛阳医专、洛阳农专等大专院校陆续建立。2000年4月,洛阳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——洛阳师范学院;2002年8月,洛阳工学院、洛阳医专、洛阳农专合并成为综合性大学——河南科技大学。

大投入带来大变化

进入新世纪以后,老百姓已不满足于孩子能上学,他们希望孩子上学的条件更好,深造的机会更多,因此,政府在教育投资上手笔越来越大。

统计数据显示,近两年来,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.04亿元,重点改造了全市1000多所农村中小学的D级危旧校舍,改建了市回中、市三中、市十九中等学校,新建了南昌路中学、洛阳新区中小学。各县也加大了窗口学校建设,特别是各县一高,现代教学设施齐全,一所比一所漂亮。与此同时,洛阳教育开始建设自己的扛鼎之作——大学城,这座包括河南科技大学、洛阳大学、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、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等5所大中专院校的城中之城,可容纳5万多名学生。

投入带来的是崭新的变化:2003年末全市共有学校3531所,全市在校生人数达137.58万,比1949年增加了119.79万,增加772倍!

本报记者 孙利华 通讯员 段会珍


本文关键词:半岛体彩,半岛彩票官网下载,半岛彩票官方网站

本文来源:半岛体彩-www.zgmianshui.com